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增强学院学术氛围,拓展师生研究视野,启发科研思路,外国语学院邀请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王慧莉教授,于2021年5月13日下午在文一120报告厅做了题为“具身语言认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学术讲座。学院院长马博森、党委书记刘春香、学术顾问庞继贤、副院长张宇及师生代表出席此次活动。讲座由马博森主持。
首先,马博森代表学院对王慧莉不远万里前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表示感谢和热烈欢迎。马博森简要介绍了王慧莉的研究兴趣、方向以及最近的研究成果等。
讲座伊始,王慧莉首先介绍了具身语言认知这一研究方向与生活以及语言的紧密联系,她以北极熊的鼻子、会飞的猪等生动形象的例子,引出了理解语言过程中不同个体对意义的不同构建,向师生们解释了语言与个人经历以及先前知识的联系,进而阐释了具身认知的内涵。
接着,王慧莉详细阐述了具身语言认知的四个核心理论,包括感知符号系统、索引假设、浸入式体验者框架和ABL(Action-based language),并具体介绍了研究具身语言的五种实验范式。
随后,王慧莉详细介绍了其个人及其团队开展的六项具体研究和成果,生动详实的研究案例充分证实了具身语言理论的科学性及其研究价值和意义。
最后,马博森对这次报告做了简要的总结,在场的师生们踊跃提问,王慧莉逐一给出了翔实的回应。整场讲座在师生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讲座嘉宾简介
王慧莉,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外国语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认知神经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社科一般项目和教育部社科项目各1项。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神经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哲学,教育语言学,在Text& Talk、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Language and Speech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37部。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百人次,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作为第一申报人获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辽宁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第一主编教材获辽宁省优秀教材。
图、文/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