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德国思想文化、德国教育学及德语语言文学
    沈国琴,教授,博士生导师,德语语言文学硕士,外国哲学博士,原浙江大学亚欧语系德国学研究所副所长,曾四度赴德国进修及从事学术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际横向课题等10多个科研项目,出版22部有关德国教育、文化及哲学方面的论著及学术译著,发表80余篇学术论文,主参浙江省省级一流课程建设项目2项,曾被评为浙江大学校级优秀班主任,曾荣获浙江大学优质教学奖,参与的两个教改项目获得浙江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得浙江大学刘丹外语教育奖、外语学院优秀教学奖。
  •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二语习得、德语国家语言政策
    李心驰,女,浙江大学德语专业本科,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德语作为外语与专业语言(DaFF)硕士,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主参或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浙江省社科基金与横向项目;全球最大全学段、多维度标注的中国德语学习者语料库建设与研究团队核心成员。曾参与我国中学德语课标研制组工作,并发表相关论文于AHCI期刊;所撰报告连续数年被教育部信息文字管理司采纳,收录于国家语委组编的“语言生活皮书”系列之《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现阶段正主编或参与数本中学、大学德语教材的编写工作。
  •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德语文学、文化人类学、情感研究
    先后于南京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获得本硕博学位,德国图宾根大学、柏林自由大学访问学者,参与国社科青年项目《霍夫曼斯塔尔作品中的视觉感知与身体表达研究》等研究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中国女人,中国男人中的性别主体话语》等论文5篇。教授课程:综合德语、高级德语、德语文学概论、德语学术论文写作。
  •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德语语言文学
    本硕博先后毕业于山东大学、德国耶拿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曾于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交流访学,参与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及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在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 讲师
    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德国研究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语言文学博士,德国柏林洪堡大学访问学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过4篇学术论文。
  • 主要研究方向:
    张婧,女,讲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语专业本科,德国马尔堡大学德语作为外语专业(DaF) 硕士,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德国史方向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德国近现代史、德国汉学、德语教学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等。主持校级教科研项目和横向项目多项,并参与省重点教改项目,先后在CSSCI和其他各类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 外籍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
    北京交通大学,讲授德语、英语和汉语等课程,担任铁道部和部长以及国际会议和展览的德、英语及汉语的口译和笔译;与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教授Michael Porte将古典诗歌译成英语(汉乐府、唐宋诗歌)浙江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兼职汉语教师,讲授现代汉语口语、阅读理解、古代汉语和古典文学等课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兼职德语教师,讲授德语I, II, III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教师,教授德语专业课及德语通识课, 如德语学术语言习得、中外文化传播、德语专业八级等专业课以及德语I, II, III, IV等通识课程; 担任浙大德语专业学生各类大赛的指导教师;兼任各种笔译和口译任务。另外还开设了现代汉语、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西文化比较课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教师,讲授德语视听说实践1和德语视听说2,德语阅读1;单独为学生设立时间,在语音、语法、阅读和翻译等方面进行辅导;担任学生大赛指导老师和评委
  • 外籍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Translation Theories, Communication Theories, Impact of Language Learning on Cognitive Abilities
    Having been born and raised in Würzburg, a town in Southern Germany famed for its wine and cultural scene, Sarah has spent her life in pursuit of pleasant places and pastimes. What better way to combine the two than learning languages? Upon graduating from German high school with a specialism in modern languages in 2013, Sarah spent a year abroad at Zhejiang University in Hangzhou, followed by a degree in Chinese Studie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where she attained a first class in every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