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讨论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理念,“润物无声”完成全方位育人<br/>——外国语学院开展课程思政大讨论

发布日期:2020-07-16来源:外国语学院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外国语学院根据学校关于认真学习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要求,精心组织全体老师进行自学、解读、交流、总结,同时安排专业负责人、三办主任和骨干教师去兄弟院校取经学习。通过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调研时发现,他们的课程思政从课前准备、批判性思维、比较意识、文化自信以及课外拓展等五个方面入手进行设计,实践经验丰富,值得我们学习。各专业系部将调研的情况予以了传达,7月13日下午又专门组织老师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大讨论。

    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也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必须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讨论会上,老师们一致认为,思政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不断拓宽思政工作视野,提升思政工作方式的科学性。应该仔细梳理课程的“思政元素”,在专业学科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知识体系的“触点”,“融点”,杜绝“两张皮”现象,顺其自然而不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开展德育教育。

    英语专业的老师认为,作为英语专业教师,更应该把思政教育考虑融入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学好外国语、放眼全世界的前提下,客观的分析中西方差异,积极推广中国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积极向上的家国情怀。如何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值得深思。

    日语专业的老师如是说,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加入研究性学习环节,组织学生对中日两国社会热点进行讨论,并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点评和引导,“润物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

    商务英语专业的老师觉得,商务英语专业指导当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价值观,传播优秀中国文化,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要求。因此,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两者的结合必能更好地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

    公共外语教学部的老师认为,语言输出的同时必然有观念的输出,让学生建立实践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的理想信念,也是语言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学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亦是传递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及优秀中国文化的重要场所。

    通过本次课程思政全体大讨论,大家从中都很有收获。未来,我们还要进行多次调研、讨论,结合外语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