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菁菁校园,勤勉师生,多少梦想在这里萌发,多少青春在这里绽放!【Dream Catcher】(外语逐梦人)、【Dream Grower】(外语筑梦人)、【Dream Achiever】(外语圆梦人)三个品牌栏目,讲述外国语学院学子、老师和校友的故事,记录他们追逐梦想、助力梦想和梦想成真的一路征程,分享外语人、城院人的奋斗故事,拼搏情怀。
【Dream Catcher】第50期,专访北京师范大学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录取的2020届毕业生王蕾。
王蕾,外国语学院2020届毕业生,曾任英语1603班团支书、外国语学院记者团团长。曾获省级笔译大赛三等奖、校级演讲比赛一等奖、校级主持人比赛一等奖、校级英语辩论选拔赛三等奖,社会工作奖学金和教育实践奖学金,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站在大四的路口,大家都在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王蕾也不例外。经过一个月的思考后,她决定考研。出于对从事教育行业的热爱和向往,她将国内最好的师范类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定为自己的目标。立志虽易,实现却难,尤其是在王蕾得知学院之前从来没有人考过北师大时,她的焦虑更添了一分。因为这意味着在没有前人指导、学校可提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去挑战。因此,走考研北师大这条路实属不易,但她不怕吃苦,即便单枪匹马也可排除万难,到达理想的彼岸。
在她看来,能否做成一件事,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白自己的动机。“给自己一个坚定的动机是十分重要的,这是促进每个人努力前行的力量,也是低迷时指引方向的灯塔。”王蕾说道。不仅如此,她还善于思考事情发生的原因,这种思考方式促使她更加全面地了解事物本身。而她也正是在认真剖析了自己的性格以及自身经历之后,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
路漫漫兮,其难不可言喻
做出考研的决定以后,王蕾第一时间就是去搜集信息。不同于高考,考研没有老师的时刻监督和各方提供的信息,它是属于一个人的战斗。王蕾先是去官网查阅了北师大的招生计划,在熟悉相关规定与要求及目标专业所需资料后,她把收集到的,初试到复试的几百页经验帖,全部打印出来仔细阅读,不漏掉任何注意事项。
考研的日子里,她给自己制定了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分秒必争。每天早读完就立刻转战去图书馆,最用功的时候每天“纯”学习的时间在八到十个小时。她还提到,要坦诚地面对自己,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制力,也不要低估环境的影响,尽管学习强度很大,她还是提倡劳逸结合,给自己的身体及时“充电”。
尽管准备充足,意外还是无可避免。由于北师大的招生计划突然改变,她不得不将目标由珠海分校直接换成了校本部,这猝不及防的变化使她的心情在原本就紧张焦虑的情况下更加压抑。面对这场看不到硝烟的战斗,王蕾心理压力巨大。在初试前一个月,她每天除了哭就是听音乐,甚至看到字就想吐。所有人都劝她放弃,她却仍然咬着牙坚持。王蕾坦言,她的力量都来自于她心底的坚持。
终守得云开见月明
在这时长一年多的考研长跑赛里,王蕾无数次地与自己争执再和解。在知道我院没有人考过北师大时,在暑假复习的黄金期去参加实践活动时,在科研项目和毕业论文都赶着来时,在北师大九月份宣布科目改革、不得不下定决心把珠海改成校本部时……不断怀疑自我,不断再出发。当接到来自北京告诉她拟录取的电话时,她宛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在关于这段经历的自述中,王蕾喜欢用这段话来表达她的心境。“在这个星球上,存在一个伟大的真理:不论你是谁,不论你做什么,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时,最终一定能能够得到,因为这愿望来自宇宙的灵魂,那就是你在世间的使命,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祝你实现梦想。”
回顾这条路,崎岖坎坷却也有收获。作为过来人,王蕾给想要考研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就是:要明白自己的动机。不可随波逐流,要有属于自己心底的强大力量才能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努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细水长流、宁静致远的。唯有坚持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振翅高飞,扶摇直上九万里,终赴心中所向。
【学校资料】北京师范大学(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十所大学之一,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学校的前身是1902年创立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1923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师范大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学府。
文/外院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