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学英语金课,培育时代外语人才<br/>——大学英语教工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发布日期:2019-10-30来源:外国语学院

    2019年10月24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语分院大学英语教工支部开展了一场生动有趣的主题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奋力打造大学英语金课,培育时代新人”的党课教育活动。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发展教育的重要意义。张宇副院长认为全国教育大会的召开,对于我国教育的发展以及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会议用“九个坚持”,梳理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标志着我们党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重要论述的集大成,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大会精神,最重要的是全面学习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的繁荣兴盛首先涉及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学,作为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领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此,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张宇老师认为对外语类高校而言,必须深刻思考新时代如何实现内涵式发展,转型升级。

    语言的产生和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诞生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从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来看,语言文字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让不同文明从冲突排斥、非彼即此走向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语言文字必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语言文字不仅是交际沟通的工具,更是认识世界的工具。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兼具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特征。从20世纪下半叶直到现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除了地区研究这一明显的社会科学的特征之外,还开始与计算科学、神经科学、生物学、统计学、心理学,以及大数据分析等进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而在这个过程中,外语类院校蓬勃发展。尤其是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外语类高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一轮发展机遇。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开放心态,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不断深入的体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对外语类高校的质量与内涵提升提出了新要求,对推动我国高等外语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牢牢抓住“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的根本性问题,抓好党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适应新时代对外语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始终扎根中国大地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同时,要强化特色,坚持科学的办学目标,满足社会对外语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期待。能否培养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界定“双一流”的重要标准,新时代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从而培养出一大批了解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以适应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需要。

    在长期的教学与研究过程中,张宇老师发现自“课程思政”这一概念提出以来,许多高校的大学英语课堂已大力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教学改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作为课堂教学实施的主体,许多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仍然以听、说、读、写、译的英语实际应用技能为教学重点,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忽略了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没有很好地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

    其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教师没有思想政治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往往不知道如何捕捉英语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点,造成两者联系过于牵强或内容过于肤浅,缺乏深度内涵,没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再次,由于許多教师缺乏对“课程思政”意义和内涵的理解,普遍存在不知道如何有效的在教学设计中体现思政元素,教学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导致课堂枯燥乏味。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参与性,没有能够真正引起学生的反思,不能使其在思想上有深刻的体会和认识。

    此外,在“课程思政”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往往忽视了教学评价环节中思政元素。教学评价的方式还是多以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为主,主要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没有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方面进行评价。

    针对以上“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为了更好的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张宇老师提出了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理解,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实践:

    第一,在教学目标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设定中,除注重英语语言的各项“知识与技能”外,还应强调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并将此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设计。

    第二,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思政元素。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应该以每篇文章、每个单元、不同主题为单位,结合十九大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挖掘现有教材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元素。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资源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素材作为补充材料。教师还应该充分剖析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在学习西方文化理念获得国际视野的同时,引导学生客观地比较和分析中西文化共性和差异,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髓,建立文化自信培养中国情怀。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灵活与创新。具有思政元素的大学英语课堂并不是老师单方面的去讲授思想政治理念,更多的是要靠学生去主动的参与和反思领悟。教师应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针对某一话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分组辩论,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思考某一价值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或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增加情感体验,观众也可以从旁观者的角度有所启发,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向正确、健康的道德方向发展。

    第四,在教学评价上追求多样化。由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涉及到思想意识形态方面,教师可以采用非标准答案形式的考试,布置反思报告或案例分析的任务,为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袋,还可以在小组讨论报告等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

    如何更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仍需进行不断地探索、研究与实践。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主动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意识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坚决贯彻和执行党中央的精神,时刻谨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正能量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给学生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听完讲座后,大学英语教工支部针对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些理论对于大学的外语教学的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朱明瑛老师说:“思政教育在培养人才的教育中必不可少,它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的问题,这一点太重要了!”殷小琴老师认为听完这次讲座很受启发,“我们要教书,更要重育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的教育论述的指导下,城市学院外语分院大学英语教工支部一定能够提升自我政治素养,奋力打造大学英语金课,提高教育品质,全力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合格的新时代的接班人。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