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风采自信,载荣誉而归——专访我校“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优秀获奖团队

发布日期:2018-06-11来源:外语分院党政办

    近日,备受瞩目的“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浙江赛区总决赛”落下了帷幕。

    经过校决赛选拔和杭州市市决赛选拔后,我校来自外国语学院的吴思羽、单佳睿、朱烜和来自商学院马梦瑶、陈奕萱以及来自法学院的黄静六位同学参加了此次大赛。经过紧张激烈的现场答辩和专家评审,我校参赛的六名学子均在本次省级大赛中获奖,成绩喜人!

    获奖名单:浙江省季军-吴思羽

             浙江省一等奖-黄静、陈奕萱

             浙江省二等奖-朱烜、单佳睿、马梦瑶

    据了解,本次“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分为三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为一分钟含有英语元素的才艺表演,参赛选手可自行展示擅长的才艺;第二个环节为双锋对决,正反方进行辩论,每人30秒答辩两次,共计一分钟;第三个环节为评委根据即兴演讲或才艺表演的内容进行提问,选手需进行相应陈述和回答。每个环节都极大地考验了参赛选手的英语基础水平、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每当选手上台,都意味着一个引人入胜的表演,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和一次才思敏捷的答辩。本次比赛充分展示了我校学子的形象和风采,使英语学习不仅是掌握语言技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更成为陶冶情操、拓展视野、提高人文素质、建立全球意识和跨文化意识的过程。同时也间接反映了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在不断提升。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我校提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出台,仅注重单一技能的训练是不够的,应该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及综合能力培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前进方向。因此,注重第二课堂实践环节是我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据我校大学英语教工党支部书记及本次“希望之星”大赛指导教师吴忠华介绍,我校从一零年到一八年坚持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这个比赛特别受大学生喜爱和欢迎,在同学中营造了非常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我们选拔的学生英语水平逐年提高,可谓高手如云。”获奖选手不仅有来自英语专业的学生,其他专业的学生同样表现出色。我校学生在英语方面取得的卓越成绩与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结构和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显著成效充分验证了二语习得中“学以致用”原则,为学生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证。

    我校在本次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与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指导教师团队密不可分。指导团队的王鸣阁、吴薇薇和龚昭老师注重因材施教,采用最具针对性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对参赛选手们进行指导,尽量凸显每位选手的亮点与特长,并弥补存在的缺陷。吴忠华老师谈到:“参加本次英语风采大赛的种子选手都是经过我们精挑细选选拔出来的。更是经过三个月的集中培训,给予他们系统的、科学的、全方位的‘包装’,到今天有这样优秀的成绩我们都很欣慰同时也感到骄傲。”“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实践的平台,对老师来说则是一个检验教学成果的阵地。“我们的同学英语水平过硬,基础特别扎实,唯一的不足就是缺乏大赛经验和舞台展现力。在经过系统的培训指导后,同学们的胆量越来越大,舞台经验也越来越足。”

    在此,由衷感谢我校大学英语教师团队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所做的辛勤努力与无私奉献和对本次大赛的专业投入与支持配合。向老师们致敬!

    我校参赛选手在台上的精彩应答和自信神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下来让我们对话参赛选手,进一步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英语小世界。

成功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成功是建立在一点一滴的辛勤努力上的。每次比赛都需要提前准备,做好了准备过程也会顺利很多。人们都说: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这个不无道理,事情确实是这样的。对于一个英语类比赛,准备并不是赛前的临阵磨枪,而是靠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大致可以总结为九个字:日英语,日演讲,日比赛。

    参赛选手们纷纷谈到自己每天都在和英语打交道。其中,绝大部分同学在日常生活中都有看英剧和美剧的习惯。黄静同学认为英语类剧种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她非常痴迷。“我本人很戏精,时常会模仿剧里的经典台词,不经意间锻炼了自己的口语。” 黄静同学感叹:“我发现讲英语是很需要底气的,只有对自己足够有自信,才能真正将英语用母语的口气说出来。”相信自己,给自己积极地心理暗示,在状态最好时迎接挑战,结果往往高于预期。

    吴思羽同学分享道:“其实我每周都会看美剧, 所以我学习英语一个小方法是看美剧,培养自己的语感。还有就是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地去接触新鲜的事物。”同时,她还喜欢阅读一些英语原版书籍和期刊杂志,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她的词汇量,提高了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此外,吴思羽同学加入了我校外国语学院组织的英语演讲与辩论中心(EDPC),同是英语专业的单佳睿同学还加入了模拟联合国组织(MUNA)。参加这两个组织后累积的演讲能力和辩论经验大大帮助了两位同学在现场比赛时的临场发挥水平和逻辑批判性思维能力。

    时间在哪,收获就在哪。赛前,我校对参赛选手们进行了几次针对性的统一指导和加强训练,辅导老师很有耐心的帮参赛选手修改演讲稿和辩论稿。同学们跟着辅导老师的节奏进行集中训练,一有空就会在集训教室找搭档练习辩论。黄静同学表示开始准备比赛时很难,因为自己是法学院的学生,平时课业任务也很重,加之集训时间与上课时间很难调节,一度很苦恼。“但坚持下来,也就适应了。”除了每周两次的集训外,她还会自己抽空去图书馆练习。马梦瑶同学选择与英语能力相对比自己优秀的选手进行训练。“找个优秀的对手做搭档,这是提高自己的最好方法。”优秀的搭档同时也是竞争对手,与之联合协作能使我们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同学们赛前的充分准备也印证了:努力终究产生价值。

好心态使人走向成功的彼岸

    拿破仑曾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我校参加比赛的选手们都比较佛系。吴思羽同学在赛前就表示自己超自信,相信自己没有问题。单佳睿同学是以一种学习的心态参加的比赛。“这个比赛中有很多优秀的选手,我们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我相信经过这次比赛我的即兴演讲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都会进步。”陈奕萱说:“参加这次比赛也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体验过程,能从中锻炼自己、挑战自己。”有的同学还表示自己根本没有想过可以挺进浙江省决赛,能在校赛中拿奖就很满足了。想要成功,首先要不怕输。就是这种没有心理负担、不在意比赛结果好坏的佛系态度,使他们在比赛中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水平。

    当然,选手们在比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日语专业的朱煊同学在比赛过程中发现了自己词汇量的缺陷,自己在辩论环节无法运用较高级的词汇,对论点的阐述造成了限制。同时,语言的力量不可忽视。当你面对口语流利的对手,而自己没有那种唇舌交战的气势,就很容易产生畏惧的心理,影响上场情绪。如何在气场强大的人面前做到不卑不亢?此时,就要靠自信来弥补缺陷。在比赛中,我们往往只看到对手的长处,而不能认识自身的价值,从而全面的否定自己。此时我们不应只看到别人的光环,因为光环背后总是有阴影的,应该保持自信。自信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身的潜能。

    此外,选手们在比赛中还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忘词、错词。不管是双方辩论环节还是现场答辩环节都对选手们的随机应变能力有很大的挑战。面对众人表现时会神经紧张、心跳加速、手足无措,产生恐惧感。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尽可能的完整表达出来非常困难。参赛选手都表示,要解决这个问题,没有其他途径,唯一的方法就是反复的练习。当练习的次数多了,紧张的情绪就会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有把握的自信,你这样站在台上就会放得开,有种大局已定的感觉。很多人追求完美主义,其实,完美主义本身是一个陷阱,它将使你对一切事物的认知过于执着。当你抛弃了完美,即使错了也要当对的讲,否则就不要讲,应该要有这种心态。

成功没有捷径,态度成就胜利者

    本次大赛不仅是对参赛选手们英语知识灵活应用的一次检验,也是选手们个性释放和展示的大平台。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必须以掌握一定的词汇量为前提。对于英语类的比赛,单词记忆是基础也是关键。“苦背不如巧背。”朱煊同学提到她一直在坚持单词打卡,但不是死记单词,而是有侧重点地记忆,要把单词放入不同的语境中去理解其意思。陈奕萱同学则说:“当你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后,你自然会自如的运用词根词缀来扩大你的词汇量。”

    在大赛中获得了省季军并且拿到国赛比赛资格的吴思羽同学分享了她的比赛经验:“在即兴问答环节,谈论话题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范围很大,非常宽泛。这需要找准一个点比较具体的阐述,同时需要一些技巧,在极短的时间里把一道题剖析完,套到自己有话可讲的话题。我这次讲的话题就和最近听力课上刚学的circumnavigation相关。”对于每场比赛,功夫要花在平时,否则比赛时是不会有奇迹出现的。“不管是英语类比赛还是其他任何比赛,能进入国赛是我大一的计划目标之一。既然flag都立了,总不能眼睁睁看它倒。”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过:“有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没有目标的人生是暗淡无光的,没有努力的方向,没有奋斗的动力,比赛也一样。所以说,制定正确的目标是成功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其次,美好的目标需靠实践将其转化为现实。我们应重视每场比赛,具备一个正确对待比赛的态度。有人说:态度决定你的成败,态度决定你成功的高度。“当比赛临近时,我还是很注重赛前训练。我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多看点书临时补一补,能看一点是一点。做决定时不要顾虑太多,在没有十足把握的情况下,多一个B计划不是坏处,不去做永远都不知道结果。”吴思羽同学很感谢参加此次比赛的经历。比赛中与大家交流了学习方法也分享一些资源信息还认识了几个新的有趣的灵魂。最后她谈到成绩永远属于过去。很多比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前期取得多大的成绩,都不能因此骄傲、沾沾自喜,以至于拖慢前进的步伐。

    最新消息,在北京刚刚结束的“希望之星”全国赛上,吴思羽同学获得全国三等奖,特此祝贺!

   

    感谢我校“希望之星”优秀获奖团队和指导教师团队用激昂的青春和严谨的学术为学校谱写了一曲崭新的赞歌!同时也为我院以及全校学子树立起良好的自信风采及精神风貌,掀起了校园内热情四溢的英语演讲与辩论之风。青春是人生之中昂扬向上、充满激情,风华亮丽的一段时期,相信我校学子不会就此停下前进的步伐,以自信和勇气大胆创新、开拓进取。相信我校将会涌现更多优秀的英语才子,共同为城院的明天续写美好而辉煌的新篇章!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