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5日,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双语学生记者训练营活动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外语学院吴思羽同学在全国总决赛中成功突围,赢得一等奖!
此届全国总决选活动邀请了全国英语演讲、新闻传媒等领域专家,面向晋级全国总决选的选手开展双语学生记者培训和选拔活动,旨在为杭州亚运会选拔优秀双语青少年记者,让更多青少年助力杭州亚运会宣传,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奏响亚运强音。
把热爱变为擅长,用勇气探索新知。新闻英语编译不仅考察选手的写作水平,还考察对他们对新闻重点的捕捉能力、信息的整合能力等。从来没有接触过新闻英语编译的吴思羽在收到邀请函后却觉得很兴奋。尽管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她一直想要涉足新闻英语编译领域。吴思羽认为,演讲可以开拓思维,写作有助于锻炼思考,新闻英语编译正是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三年专业知识的积累、课外的拓展和自身能力的提升,让她在演讲、写作方面游刃有余,但面对体育新闻双语记者这个全新的身份时,她表示自己还是感到了一些压力。但很快的,压力化为动力,她将自己投入了紧张的备赛阶段。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比赛前的准备工作中,吴思羽翻阅搜寻了很多体育新闻英文报道,有针对性地学习了其中的常见词汇表达和各类体育项目的专业术语等。她还特地观看了NBA球赛,从了解体育的朋友那获得了好多体育方面专业知识。紧接着,她将赛前的准备工作重心转向了新闻编译和演讲。在写作方面,由于这次比赛格外考察新闻英语编译能力,她在b站上观看了很多新闻英语编译相关的视频,以及China Daily上的好多体育新闻报道,以此了解和熟悉新闻英语编译。除此之外,她很感谢指导老师查叶娟向她推荐的《新闻英语写作》一书。通过这本书上的例子,她更加系统地了解了新闻英语写作的要求。在准备已备演讲时,在查叶娟老师的指导下,从主题的选定、内容例子的选择、论证的角度到语言词汇的甄选,吴思羽进行了层层打磨。定稿后吴思羽反复练习,再慢慢纠正了语速、语音、语调等。吴思羽还在沈雷燕老师的演讲课上面对同学进行了一次“全真模拟”。准备现场问答时,她先预设了一些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结合查叶娟老师准备的即兴问答题,进行了实战的模拟训练。在充分准备和多次模拟后,她信心满满地进入了训练营。
(吴思羽(右)与指导老师查叶娟(左)在比赛现场合照)
正所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三年的日积月累,充分的赛前准备,吴思羽在26号的英文写作选拔环节中一气呵成;在27号的英语演讲选拔环节中恰当把握了情感和节奏;即兴问答环节中,她依旧从容不迫,严谨缜密。最终,凭借着过人的实力,吴思语拿到了全国一等奖(全国一等奖设有两名,另一位国家一等奖获得者来自南京大学)。这是对她实力和努力的双重肯定。同时,吴思羽也很期待见证自己在即将举行的亚运会上做出的贡献。
(右二为吴思羽)
吴思羽参加过很多演讲比赛和训练,对演讲方法和技巧也颇有心得。她谈到,令她受益最深的是大一时加入的EDPC。在那里,她参加了多次演讲训练和辩论比赛,收获了众多演讲的方法与技巧。此外,她每年都参加演讲比赛让自己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与水平。在三年的大学生涯里,她一直在践行着“多看、多模仿、多上台”的理念。在这里,吴思羽鼓励大家在大学期间多参加一些比赛,并以一颗平常心去对待每一场比赛。她结合自己的经历,表示“只要赛前认真准备,比赛时稳定发挥出自己的水平,就能发现比赛后收获到的不仅仅是显赫的成绩,更多的是进步、成长和经验”。同时,她还建议大家静下心广泛阅读,多涉猎不同领域,注重“input”,迎来厚积薄发的一日。
“坚持不懈,热情不减,保持纯粹。”这是吴思羽鼓励大家做到的三件事。在榜样的带动下,相信外院学子们用平常心、好奇心、恒心去面对人生的每一场的比赛,都能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文/罗香萍
生活照:
人物介绍:吴思羽,英语1701班。中共党员,竞赛达人,2020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上海外语高级口笔译证书CDA中国辩论学院辩手,连续两年获省政府奖学金,三年绩点累计3.97/4.00,现已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预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