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style="font-size:18px;">【Dream Achiever】学术深造探“日语+”方向 开拓进取圆教育理想梦<br/>——访山东大学中日关系专业课教师高梓菁校友</span>

发布日期:2020-07-07来源:外语学工办

编者按:菁菁校园,勤勉师生,多少梦想在这里萌发,多少青春在这里绽放!【Dream Catcher】(外语逐梦人)、【Dream Grower】(外语筑梦人)、【Dream Achiever】(外语圆梦人)三个品牌栏目,讲述外国语学院学子、老师和校友的故事,记录他们追逐梦想、助力梦想和梦想成真的一路征程,分享外语人、城院人的奋斗故事,拼搏情怀。

【Dream Achiever】第9期,专访外国语学院2013届高梓菁校友。

高梓菁,外国语学院2013届日语专业毕业生,2013年本科毕业后考取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研究生,坚持学术深造攻读到博士毕业。现为山东大学中日关系专业课教师。

清醒认知

高考结束后选择专业时,考虑到未来的就业,高梓菁选择了日语专业。在城院度过的四年中,她认为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一直以严谨积极的态度学习日语,坚持学习,勤耕不辍,打好基础,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发展做准备。同时高梓菁常常与日本外教沟通交流。虽然初始时有一定的畏缩心理,但是在她不断地自我激励和积极心理暗示下,她逐渐敢于开口讲外语、运用外语,并在运用中掌握外语。同时高梓菁表示,不断接触外语、寻找机会让自身处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对培养语感有很大帮助。

面对毕业后的去向,高梓菁希望能够继续读研深造,并且选择了国际关系专业。据当时的她看来,未来社会对“语种+”这种复合型人才需求只增不减,单独掌握一门语言是远远不够的。外语,作为一项语言工具,在与其他领域的技能或专业相结合时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和价值。因此结合语言和国际关系相关知识对学习语言专业的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在帮助她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方面,高梓菁对她在上海的舅舅表示了特别感谢。高梓菁的舅舅对她诸多人生道路的选择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小的时候她就很羡慕从事外事外交工作的舅舅能够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自如地与外国友人谈笑风生。舅舅镇定自若谈吐自如的形象给尚且年幼的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为她树立了榜样。

因此,为了实现更全面的自我和拥有更多选择的人生,她走进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的大门,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和研究。

厚积薄发

回顾自己读研读博的日子,高梓菁表示读研读博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寒窗苦读”与“耳闻窗外事”。

“寒窗苦读”。她秉持着要把“冷板凳”坐穿的坚定信念,尽可能地利用学校所提供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沉下心夯实学术基础;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节奏,为以后各大小论文的完成打下基础;她还注重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读研读博期间广泛阅读书籍,勤于写作,培养自己的其他技能。

“耳闻窗外事”。由于高梓菁的专业是国际关系,因此她对各类国际热点和新闻一直保持着高度敏感性。她表示,只有将所学之理论充分运用到对当前国际形势的分析之下,才能更好地锻炼学术分析能力。同时,身处上海为她提供了一个更宽广的平台。利用上海优越的学术环境,高梓菁积极参加校内外丰富的研讨会,听取各专家学者的观点,以此来激活思维,启发论文灵感,保持学术兴趣。

在问到读研读博与在城院学习的异同时,她表示,相比来说没有太大区别。在高梓菁看来,城院的学习环境和师资力量都很强,能否学好的关键在于个人本生能否真正利用好现有条件,通过自身努力为目标和梦想奋进。

研究之路是曲折不平的。在大阪大学留学期间,高梓菁与日本学生一起同堂学习和发言,探讨学术问题。在这期间,她承受了很大的学术压力,而且还肩负着博士论文的任务。但最终还是她自己一个人坚持下来了。一方面高梓菁努力提升对各种方面的适应能力。陌生的环境下,她根据这种陌生感倒逼自己克服鸵鸟心态,努力走出舒适区,大胆发言,强化沟通和交流。另一方面她努力挤出时间,利用课后时间查找研究资料,尽力呈递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

正是因为高梓菁有着对待学术的严谨态度和较强的探索思考能力,在学术研究方面,读博读研期间她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以及完成了多项上海市研究课题。她还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了复旦大学、大阪产业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高校举办的学术会议,并于会议上做出会议发言。读博期间,她在大阪大学国际公共政策研究课留学一年---这一年的留学也让她对日本社会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

累累的研究成果之外,在社会实践方面,高梓菁在上海市日本研究交流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核心期刊《国际观察》编辑部、上海市发展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政府机关都实习过。她表示在实习期间,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由此收获颇多。

未来展望

现在高梓菁被山东大学招聘为专业课教师。据她看来,教学的过程就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是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与学生们一起探索无限的知识海洋。出于严谨的治学态度,她对自己的期望是成为一名“靠得住”的老师:不会试图与学生做朋友来维护良好的师生关系,而是希望通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引导学生走上正规的学术研究道路,真正对学生们的研究道路至人生道路给予帮助。

严谨、端正、理性……她始终以这样的态度看待学习、工作、生活。实践后反思,尝试中学习,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机遇,奋力为了自己更明确的梦想前进,这是一种何其积极的态度。研究的过程是一种沉淀的过程,现在的高梓菁仍在不断学习不断沉淀,正朝她打开的,是另一个宽广的天地。

文/外院记者团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