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新时代的合格外语学子<br/>——外国语学院举行新生导航系列第二讲之马博森教授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19-09-29来源:外语学工办

9月27日下午,应外国语学院特邀,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主任马博森教授在文一109教室为2019级全体新生作题为“做新时代的合格外语学子”专题讲座。此次讲座是分院新生导航系列暨转型期教育第二讲,30余名高年级同学也积极报名参加了此次活动。分院常务副院长赵志义老师与学工办钱丽敏老师出席活动,讲座由院长庞继贤教授主持。

庞继贤院长在郑重介绍马博森教授后,简单预告了今天的内容,继第一讲,此次讲座将进一步探讨大学生涯伊始外语学子如何打好语言基本功底、新生如何把握当下做好转型等问题。

 

在热烈的掌声中,马博森教授上台主讲。他围绕“四大变化”、“三个方面”“五种思维”展开报告。

变化上,首先是环境变化,物理环境上新生们从熟悉的家乡中学到了陌生的杭城大学,人文环境上则从中学里的佼佼者到大学里成绩比肩的普通同学,新生们面临着适应调整与激烈竞争的挑战。其次是选择,中学规划好一切,而大学在专业、课程、社团等方面都任由选择。学业是第三类变化,大学区别于中学的有学习内容多而教学进度快,以自主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论文、研究和考试等多元化考核方式的特点。最后是强调自制的管理上的变化。

 

如何做新时代合格外语学子,马博森教授从外语教育(专业)重要性、外语教育(专业)发展现状,及新时代外语学子使命与担当三个方面一一展开陈述。

首先,马教授提出外语能力是一种全球竞争力,凡大国与强国皆在国家战略层面重视外语教育的发展,并举例美国、日本与本国的相关发展计划,使同学们对自己的专业深为认同。

随着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健全的现状,英语专业逐渐成为全国最大本科专业,这意味着竞争也尤为激烈。针对“小才拥挤,大才难觅”的总体情况,马教授殷切期盼同学们跳出圈子,做一个复合型高端发展的人才。

在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外语教育也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的外语学子有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也肩负起新的使命和担当。为响应“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三大国家战略,把握机遇,马教授希望同学能在品德上陶冶高尚的中国情怀,在能力上培养突出的外语专业能力,让语言推动国家发展,让语言作为桥梁,使中国文化很好地被其他国家了解。在座同学无不受启发,深刻感受到肩上的使命。

 

之后,马博森教授提出五个要素,要求同学们培养条理性思维、综合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尊重思维和道德思维。竹子用四年生根而每天长三厘米,而第五年每天迅猛生长三十厘米,马博森教授以这一生动的故事谆谆教诲同学们打好基础,厚积薄发。

 

最后赵志义院长作结,概况凝练马博森教授发言后,他借此70周年国庆与学院20周年来临之际深深祝愿祖国强盛,殷切期待外语学子能练好专业本领,传承好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传播好讲好中国故事。

文/黄雅迪

图/邵梦熠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