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子之大学生士官特辑(一)<br/>投笔从戎新征程 无悔青春献军营——莫洪舟

发布日期:2019-09-27来源:外语学工办

两年前,带着对军旅生活的憧憬,他踏上了通往晋西北的列车。如今,他载着荣誉归来,继续完成未完成的学业。

 

 

军旅生活,原来是这样的

“当初特别向往军旅生活,就没想那么多,觉得再苦再累咬咬牙就过来了。进了部队才知道,军旅生活并没有像电影《战狼》里面那样随时都可能有紧急任务,没有想象中的刺激、热血,更多的是一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和执勤。”莫洪舟说道。

起床、早操、整理内务、洗漱、开饭、操课、午休、课外活动(即体能训练)、点名、就寝……这是莫洪舟在部队七百多天平凡却又难忘的日常。

(一)不畏北寒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初到北方时,他难以习惯干燥、多风的气候。由于晋西北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每年11月份就已进入零下的温度。12月到2月底更是几乎每天零下二十几度的气温。“最冷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训练结束后,头上全是白霜,面罩上呼出来的气都能结冰。”

尽管如此,他也不曾想过懈怠训练。每个人在军队都是平等的,无论故乡南北,无论年龄老少,纵使寒冷,也坚持扛过去,这就是军人的意志力。

(二)辛勤植绿

除了日常工作外,由于当地水土流失严重,在每年四月至五月,当地官兵还要在驻地周围进行为期两个月的植树活动。

每个团的任务都非常艰巨,一个团负责一座山。栽植一棵树的挖坑、扛树、浇水工作,都是由每个士兵单独完成的。山底、山顶、山底……如此循环往复。正是这样的日夜轮轴辛劳,满是贫瘠黄土的山才日渐葱茏。

八点出发去植树,中午没有午休,晚上六点收工。由于白天的植树活动会对日常训练产生一定影响,因此他们在七点匆匆吃完晚饭之后还要进行两个小时的补训。不可谓不辛苦。

有句话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这两年,莫洪舟是辛勤植树不言辛苦的参与者,更是绿化环境日渐改善的见证者。

 

(三)难忘的春节

回忆过去,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入伍后过的第一个春节。

大年初一,本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迎接新年的他们突然接到紧急通知——基地里的供水主管线冻裂了。由于当地水资源紧缺,供水设备的冻裂意味着附近老百姓将面临春节期间无水可用的突发情况。

为了让乡亲们及时用上水,大家将刚上桌的年夜饭抛在脑后,放下刚拿起的筷子,争相换上作战靴去抢修供水设备。

寒冬腊月,灯笼红,皎月明,在爆竹烟火与阖家欢笑中,他们度过这样难忘的春节。虽然没有在室内围坐庆贺,但为人民服务后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也有意义颇深。

 


苦、枯、酷

“我们连由于工作的性质,每年冬天都要去维护基地的设备,由于基地面积非常大,因此每次维护期都要长达两三个月。”尽管白天的工作已经使他疲惫不堪,但是部队有部队的规矩:只要白天没有训练,那么晚上必然要加训。

虽然生活枯燥乏味,但是莫洪舟并没有放低对自我的要求。

在入伍的第一年,他就拿到了“优秀士兵”的荣誉称号。第二年在团组织的比武竞赛中,以两分钟57个的成绩获得引体向上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体能成绩也达到了特三级。他说,这一切荣誉都离不开他班长一路的带领。“我的班长曾参加过朱日和阅兵,我在下连以后是跟着班长一起走的,所以班长对我的要求也比较严格一些。在他的教导下,我对自己的训练和作风要求也比较严格,这才有了那些奖牌。”


学生到军人,军人到学生

曾经的他,对自己的未来很少有明确的规划。如今回归学生身份,莫洪舟说他最希望的就是珍惜接下来的大学时光,在认真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锻炼身体,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生活。

为了保持自己良好的体能状态,莫洪舟现在每天都在坚持以部队的要求来锻炼身体,除了每天在操场雷打不动的三公里外,他还和一起退伍返校的室友在宿舍安装了小型健身器材,以便随时进行上肢训练。在接下来的运动会中,莫洪舟代表班级积极报名参加了5000米的长跑项目,希望以自己的力量为班级争光。

穿上军装强健体魄,脱下军装野蛮精神。

 

文/程明

图/陈仙盈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