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1501班夏迦睿同学荣获2019年“求是荣誉奖章”

发布日期:2019-03-15来源:外语学工办

3月14日,学院2019年学生最高荣誉奖章——“求是荣誉奖章”评比结果正式揭晓。我院优秀学子夏迦睿同学凭借其出类拔萃的学习成绩、卓乎不群的竞赛能力以及深自砥砺的综合素质在一众申请人中脱颖而出,最终斩获这一殊荣!求是荣誉奖章是学院为表彰表现特别优秀、成绩特别显著或对学院有突出贡献的学生而设立的最高个人荣誉称号。这是自2009年学院设立该奖项以来,外院学子首次获得,打破了分院在该奖项上“零”记录

据悉夏迦睿同学曾在去年代表学院获得2018年度浙江省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并参与获奖学生典型事迹浙江省高校巡回报告会,整个参评与巡回报告过程代表学院不遗余力,并为学院赢得声誉。同时考虑到文科类专业竞赛平台少,难度高,能在国家级英语辩论竞赛大类上同清北人师等名校同台竞技并获奖实属不易。再次恭喜夏迦睿同学取得学院这枚极具含金量的个人最高荣誉

 

夏迦睿,2018年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获得者,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1501班学生

进入大学以来,夏迦睿共获“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浙江省一等奖、“外研社杯”英语阅读大赛浙江省一等奖、“21世纪杯”英语演讲大赛浙江省二等奖、“外研社杯”英语辩论赛全国二等奖、“亿学杯”商务英语实践大赛浙江省一等奖等5项省级奖项;荣获学业优秀二等奖学金三次、学科竞赛个人优秀一、二等奖学金、寒暑期对外交流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等共计9项奖学金;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大多数人可复制的经历

大家眼里她的代名词可能是“学霸”,但她却说自己的故事是绝大多数人所能复制的存在。大学三年里,她的学分绩点从4.34.7再到最近一年的4.9,一直在实现对自我的挑战和提升。谈及学习方法,她用“态度”和“目标”这两个词来总结自己一路走来的经验之道。想要成为怎样的学生就用怎样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好积累工作,时刻剖析自身的不足和优势,向优秀同学学习他们身上的品质:认真、坚持、细心,并要求自己向他们看齐。此外最重要的就是目标,每学期末,她都会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设立明确的目标以提醒自己不忘初心。

当你不断暗示自己的时候,你理想中的自己就已成为了你的一部分。这是夏迦睿深信不疑的信条。学习是一个需要自身积极主动和查漏补缺的过程。初入大学她发现自己信心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欠佳,于是先后报名了每年的演讲及辩论比赛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及言语沟通能力,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实现了蜕变和成长,也由此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综合素质。当对自我产生怀疑时,她就暗示自己就是能成为心目中理想自我的人,只要信念足够坚定,决心足够坚毅,她相信梦想只会越来越近。当你真正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你实现你的目标,所以只要愿意并用心付出,收获将远超乎你的想象。

  

在竞赛中挑战自我,提升专业实力

大一时的夏迦睿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首届学生,并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和道路。于是她选择从自己最为薄弱的能力上进行挑战,报名“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历经校选初赛、复赛、总决赛,最终荣获浙江省一等奖的成绩。这也为她接下来三年的竞赛生涯埋下了种子。 意识到自己所欠缺的表现力和知识储备,她加入了校英语辩论与演讲中心并在假期和周末时间积极参与校外的训练营及比赛,在不断的自我挑战中克服自己的缺陷。害怕舞台就硬着头皮上,于是在这样的磨砺和锻炼中她也逐渐放下了对舞台的恐惧,在接下来的比赛中获得了对自己努力付出的肯定。在演讲辩论类竞赛的带动下,她也同样积极参与阅读、写作类比赛,笔头上的功夫同样十分重要。于是在校期间每年的外研社杯阅读、写作竞赛都有她的身影,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失败对她而言反而成为最大的动力,最终她的努力也获得了回报,在2017年获得“外研社杯”英语阅读大赛浙江省一等奖,以一名之差未进国赛,但这对她而言更代表着进步的可能和前进的动力。

    

对于夏迦睿而言印象最深的竞赛经历有2个。一个是上半年和同专业伙伴参加的“外研社杯”英语辩论赛。在华东赛区最终因为小分不够而无缘国赛的他们在临近比赛前几天接到组委会邀请,成功获得国赛参赛资格。于是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与来自四大赛区的优秀院校一起比拼,一天要经历高强度的四场竞赛,最终在一百余支队伍里获得第36名的名次,和众多985211等顶尖院校取得同样的分数,是幸运,同时也是一直以来不断磨砺锻炼的成果。其次是上学期参加的商务英语实践大赛,在只有两天时间准备展示项目的压力下,她花费所有精力和队友投入到比赛中,调动课堂里和课本里所学的知识要点,在酒店备赛至深夜两点,一遍遍地彩排预演,磨练团队默契,最终与浙工商等院校共同取得浙江省一等奖的成绩。这不仅要归功于专业学习上的融会贯通,更是因为在大学期间各类赛事中磨练出来的胆量和能力。

竞赛带来的收获,当然不止奖项和荣誉。参与这些竞赛本身,便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体验和经历,不但能从中结识朋友,丰富大学生活,更是对自身能力的锻炼。无论是演讲,辩论还是阅读写作,都能在实践中得到切实的提升,获得真正有价值的运用。

 

踏出舒适圈,遇见更多同龄人

传说中的“学霸”并不是人们传统意识中的“书呆子”。除了优异的成绩和傲人的竞赛成果,夏迦睿在大学期间还参加了在各个城市的演讲,辩论训练营及比赛。在北京、上海、南京、南昌等多个城市留下她的足迹和回忆。北京辩论挑战赛、上海国际辩论公开赛、上海财经大学新手辩论赛等都见证了她一路以来的成长,不为奖项和荣誉,只为实现对自我的磨砺和激励。敢于踏出舒适圈,承认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需要胆量但同时又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事。 

在大学期间,夏迦睿还担任学习委员、记者团影像部部长、英语协会会长、全媒体中心记者等。在班里与其他班委一同携手创建学风优秀班级,在协会中同成员一同将协会打造成“星级社团”,利用自己对摄影的爱好为分院、学校的活动做好拍摄记录工作。让自己忙碌起来,这种忙碌的状态伴随了她的大学生活,在与众多同龄人的接触中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勉励自我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断进步。

把握每一分钟能够努力的时刻

人生是需要不断地摸爬滚打,才能摸清前行的道路。大一时的夏迦睿,同样迷茫过、不知所措过,但她能够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一步步找寻奋斗的方向,规划自己的人生。在问及夏迦睿如果能够回到大一,最想重新做的事是什么时,她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参与更多的公益志愿活动。大学期间参与过献血,图书馆志愿服务等,但一直都因为比赛的原因,与支教、公益志愿者机会擦肩而过。如果有机会,她希望能够利用自己所学为公益项目做出一点点贡献和力量,尤其是支教项目。

夏迦睿的故事,在她眼里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复制并予以实现的存在。并没有天生的“学霸基因”抑或是“无限潜能”,有的只是坚定的信念和十足的行动力。专业学习,学科竞赛,活动交流,社团组织,她尽可能地全方面完善自己,同时将自己的积极信念传递给身边的人。“可复制”是她的个人标签,成长为鼓舞身边人的青年模范是她的梦想,接下来的成长之路她还会继续挑战不可能。

 

/ 

/史雨露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