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创优争先、争当先锋。多少教师中的佼佼者、学习楷模在这里闪耀!外国语学院开通先锋教师报道系列,诉说先锋教师们的背后故事,记录他们如何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育人历程,弘扬他们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诠释作为一名教育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担当。
本期为学院先锋教师系列报道第六期,介绍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分院党政办主任及行政教工支部书记于韶华的事迹。
于韶华老师2002年9月入职城院外语分院,从2010年至今担任分院党政办主任、行政教工党支部支部书记。在党政综合事务、教工党员党务、支部工作主持工作上,她勤恳敬业,恪尽职守,工作业绩突出,获得多项奖励,广受师生赞誉。
在获得的各项荣誉中,于老师最看重的是“优秀党员”。在于老师看来,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一名党员都要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这是党的性质决定的。作为党务工作者,就是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这是党的宗旨规定的。她在思想上坚持这两个基本点,并持之以恒地践行在工作与生活中。党政办在纵向上沟通上下、联系师生,在横向上是维系校内各部门间的互动、师生校内与社会的互动的一根纽带,工作特点是内容繁杂,头绪繁多,工作顺畅运转时,大家觉察不到;一旦有了失误,负面影响很快就表现出来,极容易招来不满和批评的声音。于老师深刻认识到这个岗位的性质,一方面严格律己,树立服务师生的热心、诚心和恒心;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管理技能,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她认真学习和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请专职党务工作者讲党课、党员大会共同学习、支部生活会讨论等方式让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党员之心。她积极参加党课培训,去井冈山红色教育基地学习班、去绍兴监察干部培训班等进行系统学习,不断提高党性,加强服务意识,适应新时代对党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提高自己服务师生的本领,她参加了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的培训,用现代办公室管理方法和技能武装自己。在传统节日代表分院去拜访退休的分院领导和教师时,她不仅送去组织的温暖,还虚心向老领导、老教师讨教工作经验,请他们为党政办的工作提意见和建议。她善于发现和学习周围老师的优点,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挥每一位老师的长处;她主动向新入职的办公室人员传授经验,手把手地传帮带,让她们尽快熟悉岗位业务。如今,她是外语分院深受师生信任与喜欢的老师。虽然因为工作业绩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但是于老师始终谦虚低调,她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遗余力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分院、学院的老师和同学做好服务。老师们和同学们优秀了,我自然就优秀了。反过来,如果老师们和同学们不够优秀,那就是我的服务工作还有一些需要提高的地方,也就不够优秀。”
让于老师引以为自豪的荣誉是“优秀班主任”的称号。于老师完整地做过三届本科生的班主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带过的三个班的就业率都是100%,出国进修和考研成功的学生比例在分院名列前茅,她所带的班级连续两届有两位学生通过“立交桥”进入浙江大学学习。
于老师对班级管理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决定集体高度的是前20%的人,但决定集体整体实力的是后20%的人,因此后进不容忽视。”从中学到大学是个很大的转变,加上现代社会节奏变化快,因此班级里难免有个别迷茫、走错路的学生,而这部分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面对这样的学生,于老师总是想办法去探寻根源问题,然后进行精准引导。在谈到这方面工作的经验时,于老师不无感慨地说:“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有的因为情感遭受挫折,有的因为家庭变故无力解决,有的因为学业困难而倍感压力,对症下药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同时,于老师还引导这些学生多结交朋友,要向有正能量的榜样看齐,“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有时外人再多的开导,都不如一个人心中的偶像带来的积极作用更显著。”
在优秀班主任的荣誉背后是于老师的一颗爱心。她用心关爱自己的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这才使她能够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督导方案。她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坚守两条“底线”,作为学生,完成学业是一条底线;同时,作为公民,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是另一条底线。在学生取得的那些优秀业绩上,也有着于老师付出的心血。从新生入学之初到学生毕业之前,于老师时常深入到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心态。对于那些志向远大的学生,于老师一路陪伴,在他们取得成绩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表扬,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帮助。于老师平时注重发挥班干部的号召力与亲和力,这既锻炼了学生干部的才干,又增强了每个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时光荏苒,从2002到2019,于老师已经在分院工作了十七个年头。她工作勤奋敬业,为人诚恳厚道,为师言传身教,在助力学院成长与成就的征途上也成就了自我,深受师生信任与喜欢。当谈起在学院工作的感受时,于老师深情地说:“我想我是和学院一起成长的。我从没有办公室工作经验,到经验丰富、受到老师们和学生们信任和喜欢,是这个岗位和这份工作成就了我,能和一个不断成长、越来越好的团队相伴走过这么长的路,是一件幸福的事。”
于老师平常喜爱登山,她说:“人生正如攀岩,不断向高处挑战,不畏陡崖峭壁,当终于站在了一览众山小的高度,当回顾这一路,所有都是值得的。”
文/黄雅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