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菁菁校园,勤勉师生,多少梦想在这里萌芽,多少青春在这里绽放!外国语学院开通【Dream Catcher】(外语逐梦人)、【Dream Grower】(外语筑梦人)和【Dream Achiever】(外语圆梦人)三个栏目,诉说学子、老师和校友的故事,记录他们追逐梦想、助力梦圆和梦想成真的一路征程,与大家分享外语人、城院人的青春故事,奋斗情怀。
此为【Dream Catcher】(外语逐梦人)第12期,访圆梦英语传媒的浙江省优秀毕业生史月。
史月,英语专业2018届毕业生,浙江省优秀毕业生,曾获学业奖学金、实践教育优秀奖学金、外语能力奖学金等殊荣;获“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班干部”等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除专业成绩十分优异之外,工作管理能力也格外突出,曾担任外国语学院学工办学生助理、2015级班级助理。此外,史月社会实践丰富:曾参与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志愿者服务,目前在杭州文广集团生活频道做实习记者。
及时调整,踏实进取
“既来之,则安之”。高中学的是理科,大学填报的第一志愿又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被调剂到英语专业后史月与其他同学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转出到自己合适并喜欢的理想专业中去,但在学习了一学期的英专课程之后,史月发现英语专业学习英语的氛围浓厚,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上课教学理念新颖,教授新知时循循善诱,这改变了她对英语专业的刻板印象,让她决定留在英语专业继续深入学习。
语言是一门复杂而繁琐的学科,史月认为学好英语的关键在于毅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点一滴的累积。”天资好,不如学问好,对于成功,坚持的塑造必不可少。所以大学四年,史月一直坚持早读,单词打卡,将坚韧贯彻到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词汇的积累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掌握方法,活学活用,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史月始终坚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志愿服务G20,强化专业技能
当今社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进行。所以史月认为“大学四年不要一直把自己埋在书本里,禁锢在课堂上,应该多出去实践锻炼一下,这对以后找工作也很有大帮助。”所以史月积极参加了G20峰会的志愿者工作,在应用实践中提高英语水平,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投身于志愿活动,能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与激情,为美丽的杭州增添光彩,同时也能让我增长见识。而且很荣幸能看到主导全球经济风向的各国首脑,领略到了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
大学生处于青春活力、风华正茂的年纪,适合求知、适合梦想。在史月眼里,学习之路没有尽头,不走出去根本不会知道社会的广阔。随着通识教育这种教育思想、教育理念被社会不断重视,史月坚持认为大学生不能单纯地只学习专业学科方面的知识,对其他学科也应有所涉猎。“有句话叫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选择追求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且牢牢把握机遇。”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史月加入了杭州文广集团生活频道,成为了一名实习记者,毕业后也有与之签约的打算。“跨专业就业相对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英语专业的是有其专业优势的。我们正处于全球化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外语人才,几乎所有的职业都要用到英语,我们应该应用好英语这门极具优势的工具。”
明确方向,奋斗无悔
史月坦言“当初有很多选择,对于直接就业还是继续考研深造或者出国留学,纠结过迷茫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沉淀,阅历也逐渐加深,对未来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最终发现还是毕业后直接就业更适合自己,就这样选择了电视台的工作。”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吾日三省吾身”,每天都要问自己“我是谁?”“我是个怎样的人?”“我喜欢做什么?”在史月看来,没有什么选择是好与不好,只要确信是对的,就放手去做。“大学四年的每一年都很重要,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把握好每一堂课,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春的底色永远都是“奋斗”二字。“我们正值人生中最好的年华,只有从现在开始走出迷茫,找到未来的方向,才能真正做到青春无悔。”
从四年前被动的专业选择到四年后素质全面的省级优秀毕业生,史月一直在进取与奋斗。她相信,尽人事,听天命,所有的结果都与付出成正比。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于高水平的人来说,运气很重要。“当转运的机会到了,你,要有勇气去抓住。”
文/史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