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 Achiever】杨静:坚持做最好的自己

发布日期:2017-06-14来源:学工办

    

     编者按:菁菁校园,勤勉师生,多少梦想在这里萌芽,多少青春在这里绽放!外国语学院开通【Dream Catcher】(外语逐梦人)、【Dream Grower】(外语筑梦人)和【Dream Achiever】(外语圆梦人)三个栏目,诉说学子、老师和校友的故事,记录他们追逐梦想、助力梦圆和梦想成真的一路征程,与大家分享外语人、城院人的青春故事,奋斗情怀。  此为【Dream Achiever】(外语圆梦人)第2

 

杨静,日语专业2014届毕业生。大学期间,多次获得学业优秀奖学金、海外留学奖学金,并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后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攻读国际事务专业研究生。2016年暑假在日本联合国地区发展署实习两个月,参与组织当年的亚太地区专家小组会议,曾在联合国纽约总部实习,并担任联合国大会志愿者。目前在美国纽约《世界日报》担任编辑。

尝试,不留遗憾

一览杨静的简介,最引人注目莫过于日语专业出身的她选择在美国读研。因为英语不占优势,四年的日语专业学习好像也失去了用武之地,这样的决定无疑是高风险的。但对杨静来说,尝试新鲜事物,感受不同文化魅力,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才是最为重要的。勇敢去尝试,杨静收获了不一样的求学之路。

在许多的大胆尝试中,收获的勇气与惊喜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得到联合国的实习机会就是其中一个。虽然对当时的杨静来说,能去联合国实习绝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比自己优秀的大有人在,自己凭什么被选中?这样的想法让杨静有些退缩,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她转念一想,不试是肯定不会成功,试了不一定成功,但至少没有遗憾。于是她放手一搏,结果她成功了。“其实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幸好我去尝试了。”

实习快要结束,杨静也需要找份正式的工作了,正好离家不远的《世界日报》正在招聘,虽然不是编辑专业出身,对编辑了解甚少,但是在“不试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的心态鼓励下,杨静投出了简历,结果幸运女神也再一次地眷顾了她。

不断尝试,不留遗憾,机遇之门总向她敞开。

上进,永无止境

只有尝试的勇气是不够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杨静就是一个坚持做到最好,有充分准备的人。在大学里,她计划明确,大一备考立交桥,苦学日语,大二为去日本交流做准备,大三如愿去日本交流,大三下决定去美国读研,然后一个暑假没回家,“宅”在学校苦学托福,最后进入了全美排名前六十的美国宾州州立大学。

她踏实用功,在严格执行计划的情况下,“我几乎每天都去图书馆,甚至感觉比高中还用功”,她这样描述那段时光,优秀的学习成绩,丰富的交流学习活动,让她成为了当年的优秀毕业生。

但是在到达美国过后,各种各样样的难题又一齐砸向她,但是她不服输,她要做到最好的。所以当饮食不习惯时,她尝试着自己动手;语言交流有障碍时,她就一遍遍地复述,来确定信息的准确;更严格的教学,让她每个双休都坐在电脑前查资料,写论文,再拿着又一次被老师要求重写的论文回到电脑前,继续学习;和本科就是国际关系专业的同学一起竞争,看着他们流利大方地表达观点,压力倍增。

但最苦的永远只是迈出第一步,“想变得和大家一样优秀,想要做到最好”的想法让杨静咬牙坚持了下来。重写的论文越来越少,交流的困难越来越少,一切都变得顺利起来。到最后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杨静也是想着要选最好的,在实力和运气的帮助下,她进入了联合国——当年最好的实习单位。

再到后来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名编辑,不仅因为她勇敢尝试了,更重要的其实是她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尝试。因为《世界日报》对员工数量限制很严,能少招一个人绝对不多招一个人,所以应聘者必须具有非凡实力,能在一周内速成编辑,如果没通过一周后的考核就马上换人。而且这也不是危言耸听,在杨静之前已有人因考核失败被拒之门外。巨大的压力,陌生的领域并没有吓退她,她愿意尽全力去尝试。

所以那一周的杨静,用她的话来说就是“硬撑着”,不断摸索,不断学习,观察大家怎么工作,报纸上的文章怎么写,不懂就问,高强度的学习之外,还有因为没完全辞掉联合国的实习而带来的额外工作的焦虑,她像高速旋转着的陀螺周旋在各类新知旧事中。。

那一周的杨静,平均睡眠只有4个小时。也正是这一周,她通过了考核,成为了《世界日报》的一名编辑,主要负责国际新闻和纽约地区新闻。

严要求,高标准,不断上进的心助她登上更大的舞台。

抉择,随心而动

日语专业本科毕业,读研却去了美国,专业也是鲜有听闻的国际关系,为什么要学这些看上去“不赚钱”的?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质疑,也是对更多语言类专业同学的质疑。而在杨静看来,日语是第一志愿,就是她想学的,去美国读研也是自己想见识更大的世界,国际关系专业的课程也是她非常感兴趣的。每一个决定都是“随心”,每一次热情满溢和坚持努力都是兴趣得支撑,包括做编辑,也是自己心甘情愿想去做的,因为她觉得“如果做的是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不但做不好,还分分钟都想辞职”。虽然有时候羡慕在投行工作工资高,但是要真给杨静再选一次的机会,她还是会选择学语言,还是会选择她最爱的日语。

随心而动,才能舞出活力人生。

勇气与坚韧,执着与努力,时间给了杨静最好的回报。坐在《世界日报》编辑部的办公桌边,杨静有时也会想起大学四年认真学习日语的样子,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苦读的样子,一周平均睡4个小时的样子,这些都是她为之奋斗过的,美好的时光。而接下来的时光,她依然会有坚持去尝试、去做到最好、去做真正的自己。

 

/王蕾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