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 Grower】曹湑萍:私人订制,才是最佳课堂

发布日期:2017-05-17来源:学工办

—访第二届“我最喜爱老师”称号获得者曹湑萍

编者按:菁菁校园,勤勉师生,多少梦想在这里萌芽,多少青春在这里绽放!外国语学院开通【Dream Catcher】(外语逐梦人)、【Dream Grower】(外语筑梦人)和【Dream Achiever】(外语圆梦人)三个栏目,诉说学子、老师和校友的故事,记录他们追逐梦想、助力梦圆和梦想成真的一路征程,与大家分享外语人、城院人的青春故事,奋斗情怀。

此为【Dream Grower】(外语筑梦人)第2期。

 

曹湑萍,大学本科,副教授,2003年任教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及文学史,主要教授课程为大学英语、高级英语课程,曾获学校第二届“我最喜爱老师”称号,多次获得校级教学质量一等奖荣誉。

文化教育不是最终目的

在英语文学教学领域,曹湑萍老师坚持了三十八年。总结多年的经验,曹老师认为英语只是一种沟通的媒介,而通过这种媒介接收新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才是最终目的。所以在课堂上,她不仅讲解英语语法,还传播文学魅力;她不但教授写作手法,还解答文化差异,和同学们分享文化知识时,更多的是交流对文化的感悟,对思想的解读。在曹老师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文学精神的渗透,以及不同思想的碰撞。

所以你常常会在曹老师课堂里品尝到一首韵味悠长的诗歌,感受到一种风流倜傥的人文情怀。这也是曹老师坚持的,在浓厚的人文气息中学习才能学会英语,熟用英语,要将英语融入生命。

量身定制的课堂

众所周知,同一课堂中让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都能接受所学知识是一件难事,但曹老师出于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耐心钻研,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课堂风格。不拘泥于教室和课本,她会把资源丰富的图书馆作为第二课堂,让同学们尽情选择自己喜欢的外文书籍,并从中“搭脉”,研究同学们的喜好与对英语文学的了解程度。再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英文原著中的经典句子和文法,以及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文学魅力。再基于此,为同学们“量身定制”每一堂课。不囿于陈规,创新教学方式,这就是曹老师的独到之处。

课堂里,曹老师还非常注重与时俱进,同一节课,同一本书,只要换一届学生,书也要跟着换。“从来没有相同的学生,所以从来不用重复的教案。”是曹老师“固执”的坚持。所以这样的课堂上,你总是能听到最新的新闻资讯,总是能发现最前沿的英语知识,这样可以一直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学习。

教学上,甚至同是讲解课文,曹老师也对每个单元有着不同的阐释。“一篇文章先要从四个层次解读,内容上有的注重翻译和口语,有的注重结构,所以一篇一千多字的文章,十五分钟就能讲完”。而且在平日的练习中,除了传统的单词听写,曹老师还新增了结构听写,让同学们倍感新奇。但就是这样的别出心裁,不拘一格使得学生不愿下课,使曹老师成为学院第二届“我最喜爱的老师”之一。

曹老师时刻坚持求是创新的理念,在教学实际中不断调整对策,对学生“对症下药”,对课文“对症下药”,带给同学们收获最高效的学习,最有趣的学习。

“教师+

“我不仅是一名老师,还是一个社会人。”这是曹老师对自己的定位。在教育界,曹老师先后担任过舟山市政协委员、浙江省政协委员、拱墅区优秀政协委员、优秀提案人以及绍兴市教育局副局长。从政给曹老师带来审视教学的新角度,她不断从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又不断把参政议政的收获反馈到教学上来。作为老师,她充满激情,尽职尽责,致力打造让学生满意的课堂;作为社会人,她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在课堂之外创造新价值。在今年的七月,曹老师将迎来退休,但是在她看来,这只是一个“milestone”,一个“turning point”。暂别老师身份,这个社会仍留给她无限可能,只要坚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不断地为社会创造价值,无论在哪里都是一种幸福。退休不是终止,“教师+”后面还有无限可能,曹老师仍在用她独具风采的人格魅力继续书写人生的美丽篇章。

/王蕾 杨兰

 

返回顶部
关闭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