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9日,文一506——外语分院创新实践基地专用教室。
“请用三个关键词,在30秒内介绍下自己。”
“高,帅,不要脸,”2010级英语系学长於康明这样回答。 全场轰然大笑。
“高,帅大家都看到啦,解释下不要脸——不是因为夸自己帅,而是因为,当年如果不是我‘不要脸’地一个个拉大家入伙,今天可能还没有城院TMC呢。”
此话不假。目前在某英语培训机构担任托福课程教师的於康明,当初作为会员副主席拉齐20个创始会员,2012年4月1日在Toastmasters总部正式注册了城院Toastmasters演讲分会。
“谢谢学长”,主持人与於康明握手,并送他下台,“那么台下女嘉宾请亮灯?” 现场又一阵大笑。
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这是在录制非诚勿扰么?再看来宾手中的日程单,印着这些标题:“吐槽大会”、“中场搭讪”、“奇葩话题”--是在综艺节目现场么?
不,这是城院Toastmasters双语演讲会第一百期中文特别会议--五周年庆。城院TMC双语演讲会(ZUCC Bilingual Toastmasters Club,简称城院TMC,或城院头马)是城院外国语分院创新实践基地的下属组织。它面向城院全体师生,通过每周一次2小时左右的演讲会,提升会员和来宾的中英文沟通能力、领导能力以实现个人和团队成长。指导教师洪一鸣老师是外语分院辩论演讲指导团队的一员。在外语分院领导、老师们的支持下,五年来已举办99次正式演讲会、近30次非正式演讲会,来自英语、传媒、计算机、商学、工程等全校各院系的累计两千四百余名学生曾参与会议。城院TMC会员曾获得CCTV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浙江省一等奖、城院英语演讲大赛二等奖、Toastmasters中区比赛二等奖等多个英语演讲奖项。
本次五周年庆典,恰逢城院TMC第一百期会议,会员们精心设计了各式各样的会议环节,锻炼来宾的沟通演讲能力。上半场借用最近很火的综艺节目“吐槽大会”形式,对指导老师洪一鸣进行“吐槽”--精心准备的演讲,配上丰富的照片辅助和肢体语言,全场笑声不断,流露出这个师生团队的平等沟通与默契氛围。 中场聊天结束后,下半场的演讲话题“-头马会员之间恋爱是好事吗?”刚刚出现在大屏幕上便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看似奇葩的题目,其实是即兴演讲训练的绝佳话题。讲者稍作准备,便要登台做个2分钟即兴演讲。要想清晰、生动、有说服力,对于演讲者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哪怕用母语中文来完成也着实不易。
他们是谁?
在毕马威(KPMG)工作的陈柳青学姐专程从上海赶来。2015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城市学院英语系毕业,并被香港大学录取为研究生,目前在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担任咨询。当被问及“城院TMC这段经历给你带来什么”她在邮件中回复到:
“TMC跟我想象的很不一样。去之前,我觉得应该仅仅是英语表达能力的抗衡,跟一般的演讲比赛无差。后来觉得更多的是分享、交流和成长。比起纯正的口音,更吸引人的是开朗与自信,是真实而质朴的故事,是表达时神采奕奕的样子。比起争个你胜我负,更多的是与自己竞争,挑战不同的角色,不同长度和难度的演讲……到4月1号我刚好工作满一周年,每天跟客户沟通都是英文。有时候做pre(汇报)有种恍惚几年前在TMC做host(主持人)的感觉,老板的眼神就是我的timer/ah counter(时间官/哼哈官,TMC会议中的角色)。客户就是最严厉的evaluator(点评官)。唯一不同的是,同一个topic,可能不会有重新再来的机会。想起来四五年前那一次次的meeting,可能就是为现在作最好的排练。希望大家珍惜和享受每一次排练。”
从城院TMC收获颇丰的当然远不止她一人。会展专业13级学生王璐铮被加拿大温莎大学现场面试录取,UW专业12毕业生谢明睿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就读财务管理,UW专业12级毕业生王帧晨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就读会计,英语专业10级毕业生罗善琦于法国知名广告佛海佛瑞公司担任策划……他们有一个共同身份——曾经的城院TMC会员。提到这段经历对他们的求学、职业、生活带来的帮助,不少校友都表示:“我和面试官提到我是Toastmasters会员,他说他也是,话题一下子打开了。”“我在这里收获了一群知心朋友。”“TMC给我自信和勇气。”
演讲之外,他们还得到什么?
洪一鸣老师总结了三点:
1、沟通力:不光是说,还学会倾听。不光要学会快速回应,还要学如何给建设性反馈。TMC制定了循序渐进的演讲任务,涉及内容、结构、语言、台风等,每完成一个任务,都会有一个点评官根据手册对你本次的演讲做坦诚的反馈。演讲者从评估中获得意见以改进,投入下一次任务。
2、领导力:会员通过担任会议角色-主持人、时间官、点评官来学习倾听技巧、时间管理、有效反馈、担任主席、公关、教育、会员副主席、接待等职务来学习计划与执行、管理与授权、激励和指导等等。在这里,他们学习领导与团队合作。
3、人脉圈:坦诚、平等的氛围使得会员之间很容易成为好朋友。此外,头马圈里的弱联系也作用不小。全球TMC里有职场白领,有创业者,有公务员,有高校教师,有学生,有全职妈妈,也有退休人士。经历多样,职业年龄跨度大,但有个共同特点:都希望终身学习。参与其他社区或企业TMC的联合会议,参加每年的Toastmasters演讲比赛或是峰会,都使学生们接入Toastmasters庞大的会员网络,结交优秀朋友,助力职业发展、实现自我。
附录: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 国际演讲会总部介绍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TI/国际演讲会)是一个非盈利的教育组织,通过各地演讲分会的活动,帮助有志人士学习说话、聆听、思考的方式,进而运用这些重要技巧推动自我实现、增强领导能力、促进人际了解和改善人类生活。它至今已有92年历史,总部在美国加州,在全球7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15万家演讲会,会员总数超过37万。中国区目前有477家分会,2万4千会员。近三分之一的五百强企业内设有Toastmaster演讲会,如 谷歌、苹果、可口可乐、汇丰、微软、大众。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也有其身影,包括哈佛大学、浙江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CNN新闻和福布斯杂志的网站有报道其贡献成就。在2012年TED全球大会上有一个广受欢迎的演讲《 内向性格的力量》,其演讲视频观看数近一千五百万次。演讲者Susan Cain在TED排名前20位, 而她正是TMC会员。她在一次采访中说“现在每当别人问我如何提升公共演讲能力,我总告诉他们,去加入当地的TMC演讲会吧。”
文/杨珍、潘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