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菁菁校园,勤勉师生,多少梦想在这里萌芽,多少青春在这里绽放!外国语学院开通【Dream Catcher】(外语逐梦人)、【Dream Grower】(外语筑梦人)和【Dream Achiever】(外语圆梦人)三个栏目,诉说学子、老师和校友的故事,记录他们追逐梦想、助力梦圆和梦想成真的一路征程,与大家分享外语人、城院人的青春故事,奋斗情怀。
此为【Dream Catcher】(外语逐梦人)第2期。
管海佳,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2012级学生,三次学业优秀奖学金获得者,以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被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研究生院英美文学系录取,从湖州街这一头的陈家桥河畔,直通湖州街那一头的紫金港,实现了一个低调而又华丽的转身。
【半路出家的学霸】
大一时候的管海佳绝对称不上是一个学霸。
松懈、刷剧、缺乏动力,这是管海佳大一时的状态。那时的她甚至没有想过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任何规划。至于近在咫尺、湖州街尽头的浙大,则更像是一个美好的童话。过于松懈也让她付出了代价,大一高等数学的期中考她只考了三十多分,期末花了一番力气刷题才勉强及格。
转折,发生在管海佳大二那年。那年她认识了许靖,外国语学院有名的学霸。“她实在是太勤奋了,太勤奋了,我完全被她带起来了。” 管海佳这样形容许靖。和学霸相处久了,似乎也会变得学霸。也恰恰在同时,管海佳下决心让自己变得勤奋。而遇到了勤奋的许靖,管海佳别无选择,只能变得更勤奋。收起懒散与拖延,管海佳成为了图书馆的常客,在图书馆,她只能选择看书或者写作业。而每日坚持早已成习惯的晨读也在潜移默化间让管海佳的口语和词汇量有了质的飞跃。
大二到大三下,这段充实而低调的日子,管海佳完成了学业上的原始积累,开始了她的学霸生涯。也就是在这期间,她三次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
【王尔德的真爱粉】
管海佳喜欢王尔德的《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与常人不一样的是,她喜欢王尔德,更多的是喜欢王尔德具有悲剧色彩的童话。就连选择浙大研究生导师的时候,她也直言自己喜欢王尔德。
拜王尔德童话所赐,管海佳开始阅读英文版的王尔德原著。而在大二下决心变得勤奋以后,大规模的英文阅读开始了:《伟大的盖茨比》《呼啸山庄》《动物农场》《夏洛的网》……管海佳以每天五十页的速度消化这些英文原著。她甚至专门准备了一本小本子,把读到喜欢的段落抄下来。但她读书的方式,却是随性的。“我曾经也开过书单,但我发现我坚持不下来。” 管海佳笑着坦诚道。也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管海佳更倾向于阅读自己感兴趣英文原著。心情好的时候,抽一两个小时,在图书馆选一个安静的角落,一个星期也能把一整本书读完。
【艰辛的考研路】
大三下管海佳开始决定考研,目标是浙大。进入考研状态对管海佳来说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一开始很难保持一天十个小时学习状态,但渐渐的随着考研临近,管海佳只能逼自己全心全意投入考试。一个人走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泡图书馆。碎片时间开始被利用,走路的时候,排队的时候,都成了她刷题的绝佳时机。
针对一些从零开始的科目,譬如语言学,管海佳的战术是先看真题,摸清套路,再有针对性、分重点地啃参考书。而对那些熟记的硬骨头,譬如政治,管海佳喜欢先列一张提纲,总体大致背一遍,再在一些细枝末节的知识点上各个击破。
“考研最烦的一点就是别人每天都在愉快的玩耍,每天都越变越美,但自己却越变越丑。” 管海佳回忆考研的日子这样说。那时候的管海佳没有信心,不知道以自己的水平能不能进浙大。因此带来的烦躁、紧张,会让管海佳怎么都看不进书。每每遇到这种时候,她会选择出去放松一天,逛逛杭州城,整理一下心情。
管海佳坦言自己在考研前也有过焦虑和紧张。有一段时间甚至室友也能察觉到她的敏感,而去安慰她。但最终管海佳还是慢慢的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使之不影响自己的临场发挥。
【一个专注而低调的人】
在采访中,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管海佳身上内敛、专注的气质。在大学四年,除了学业优秀奖学金,配音大赛和作文大赛成了管海佳为数不多的几个荣誉。
管海佳说她是一个专注的人,会长时间专注地做一件事情。考研是一座冰冷的独木桥,过程艰苦而烦闷,需要非常强大的内心。很多人中途就放弃,寻找更加艳丽的景色。但管海佳坚持了下来。她坦言,语言这门课,不是考智商,而是考勤奋:为了追寻更加美好的风景,你必须舍弃一些你喜欢的东西。而这一点一滴的坚持,一分一秒的专注,也终究在她最需要的时候绽放。她做到了,以笔试和面试双第一的成绩考进了浙江大学。
城市学院邻近湖州街的校门口总是繁忙的车水马龙。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这个城市密如毛细血管般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经由这个结点,拉近城市学院与这个城市乃至世界的距离。每年的九月份,新鲜的血液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里,或兴奋,或欣喜,或失落,或迷茫,冰冷的脚步匆匆走过,小心翼翼呼吸着城市学院的温度。
四年前,管海佳就裹挟在这新鲜血液的人潮中,踏入城市学院的校门。
四年后,管海佳,踏上了校门口的129路公交车,完成了她低调而华美的转身。她去了紫金港。
而你,又会去哪里呢?
文:外国语学院学生记者团 王一铮
图:外国语学院学生记者团 夏迦睿